4月7日,受連日強降雨影響,廣東發(fā)生兩次編號洪水。
當日6時35分,北江石角站相應流量1.2萬立方米/秒,達到水利部《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guī)定》的標準,編號為“北江2024年第1號洪水”,超4月歷史同期最大流量1.18萬立方米/秒,這是我國今年主要江河首次發(fā)生編號洪水,同時也是全國1998年有編號洪水統計以來最早發(fā)生的編號洪水。16時40分,韓江三河壩(三)站(梅州市大埔縣三河鎮(zhèn))水位42.01米,超過警戒水位(42米)0.01米,編號為“韓江2024年第1號洪水”。
進入汛期以來,由省應急管理廳等有關部門組成的5個工作組,持續(xù)在韶關、清遠、河源、梅州、肇慶進行現場督導。省三防辦、省應急管理廳發(fā)揮綜合統籌作用,調度檢查強降雨影響集中的地區(qū),加密抽查基層值班值守和衛(wèi)星電話等應急通信設備使用情況,督促落實“叫應”機制,指導做好防御應對工作。全省各地各部門也持續(xù)做好防范應對暴雨洪澇工作,全力筑牢防洪保安堅固屏障。
依托科技創(chuàng)新
提前研判暴雨過程
氣象預報預警是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
“4日至6日,粵北、珠三角北部市縣將出現這個季節(jié)少見的連續(xù)性暴雨,部分市縣有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月1日下午,省氣象臺組織首席專家團隊研判會商得出這一結論。
隨后,團隊通過分析天氣形勢和比對歷史案例,進一步認為此次過程降雨時間長、強度大,且集中在中北部山區(qū),具有極端性和致災性。此外,又恰逢清明假期,需尤其注意局地強降水引發(fā)的山洪、泥石流等災害。
4月4日中午,暴雨來襲。
在韶關,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在省氣象臺預警崗的預報員吳林緊盯著雷達回波,發(fā)現強降雨范圍迅速擴散。當日13時30分,吳林立即致電韶關市氣象臺,提醒注意下游地區(qū)預警信號發(fā)布以及升級。15時,韶關曲江羅坑鎮(zhèn)錄得1小時雨量高達135.5毫米(打破韶關市1小時雨量歷史紀錄)。
假期以來,廣東中北部、粵東暴雨不斷,這樣的致電提醒也沒停過。
3日20時—6日8時,全省有37個鎮(zhèn)街錄得超過250毫米的累積雨量,有291個鎮(zhèn)街錄得100毫米—250毫米的累積雨量,其中廣州從化區(qū)呂田鎮(zhèn)錄得全省最大累積雨量369.6毫米。另外,中北部、粵東多個市縣出現雷雨大風、小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截至6日上午,廣東省氣象臺共發(fā)布《重大氣象信息快報》《強降水信息專報》等19期,并與廣東省應急管理廳視頻連線研判天氣4次。同時,氣象部門等向全省決策指揮人員發(fā)送決策氣象短信4238條共247.02萬人次。同時,做好公眾氣象服務,4月3日聯合省應急管理廳向21地市全網手機用戶(含漫游用戶)發(fā)送防御暴雨和強對流提醒短信。
“一到汛期,加密監(jiān)測、預報預警就是我們的常態(tài),必須始終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笔庀笈_臺長吳乃庚說,提前精準預報離不開科技支撐,近年來廣東努力攻堅華南災害天氣業(yè)務預報和氣象服務,在國內率先建設智能網格預報業(yè)務體系,并研發(fā)基于深度學習的強降水短臨預報、雷暴大風自動識別、臺風快速定位等技術。
應對編號洪水
系統科學調度水工程
強降雨中,各部門通力合作,共同筑牢一道道堅固防線。
為做好北江、韓江1號洪水應對準備工作,省水利廳及時發(fā)布洪水預警信息,全省水利系統科學調度水工程,精細調度我省重要水利工程。目前,飛來峽水庫累計騰空庫容約2.54億立方米,樂昌峽水庫攔蓄洪量約0.56億立方米,降低韶關市外江水位0.8米。
同時,省水利廳積極協調水利部珠江委,控制棉花灘水庫出庫流量,減輕全省防洪壓力,及時與韓江流域管理局和流域內梅州等市水利部門連線調度,指導地方有關控制性工程合水、益塘、長潭、雙溪等大中型水庫及沿河梯級電站統籌控泄調度,提前組織高陂水利樞紐預泄騰空庫容。
截至7日16時,全省共有9條河流12個站點超警戒水位。廣東強化監(jiān)測預警,嚴密監(jiān)測雨水情,據統計,全省共產生山洪災害預警217個,發(fā)送預警短信11539條,涉及35個區(qū)縣121個鄉(xiāng)鎮(zhèn)748個村莊,目前所有預警均已處置完畢。
當前,省水利廳維持水利防汛Ⅳ級應急響應,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韶關維持水利防汛Ⅲ級應急響應,北江流域管理局、河源、肇慶、清遠、梅州維持水利防汛Ⅳ級應急響應,密切關注超警河道洪水風險,嚴密做好洪水防御工作。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根據洪水過境情況部署落實針對性防御措施,加強值班值守、巡查防守和水工程調度,確保防汛安全。
4月7日,省自然資源廳印發(fā)《關于針對地質災害滯后性持續(xù)做好近期地質災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對強降雨后地質災害防御工作進行再強調再部署。
據統計,4月3日至7日,省自然資源廳共發(fā)布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10期,發(fā)送短信3.1萬余條;共出動地質災害巡查1.64萬人次,巡查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點)1.12萬余處,組織轉移人數1096人;全省未收到發(fā)生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災情報告。
清明期間,全省消防救援隊伍接報強降雨相關警情76起,出動車輛254輛次,出動人員633人次,舟艇8舟次,全力以赴做好抗汛救災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為做好農業(yè)防汛工作,省農業(yè)農村廳加強與氣象部門會商,發(fā)布2期《廣東省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專報》,提前部署春耕春播期間農業(yè)生產防災工作,提醒各地注意清理早稻田排灌渠道,確保雨后能及時排清田間漬水,促進水稻健壯生長;指導7個省級特色農業(yè)氣象服務中心發(fā)布水稻、荔枝、茶葉等氣象服務專報,針對汛情為全省提供特色農業(yè)服務。
發(fā)動各方力量
爭分奪秒搶險救援
韶關、清遠是本輪強降雨中受影響較嚴重的地區(qū)。在出現險情的一線,搶險救援爭分奪秒進行。
“乳源瑤族自治縣侯公渡田心村發(fā)生內澇,有群眾被困家中?!?月4日6時30分,韶關消防接到報警后,迅速出動2車12人趕赴田心村。由于低洼位置出現的積水最深處已漫過大腿,消防救援人員駕駛橡皮艇到達現場,將老人、兒童及行動不便的村民背到舟艇上。
在轉移過程中,遇到水流湍急處,救援人員分工協作,在舟艇前端固定好繩索后,一人在前方拉繩,后方救援人員則扶穩(wěn)舟艇以免晃動,最終將39名被困群眾成功轉移至安全區(qū)域。
“情況危急!有人在村聊天群里發(fā)出求救信號?!?日15時許,韶關市曲江區(qū)樟市鎮(zhèn)南約村3名村民進山祭祖,由于短時間持續(xù)降暴雨,山洪太急,導致河水倒灌、路面被淹,難以下山。南約村干部得知情況后,迅速聯系鎮(zhèn)應急辦。樟市鎮(zhèn)應急辦立即組織應急隊員,驅車趕赴現場救援。
“大家小心,手拉手過河?!本仍F場,由于降雨不斷導致水位上漲,水流湍急,干群互相攙扶,小心翼翼地蹚過河流。18時左右,經過艱難跋涉,受困群眾被安全護送下山,全部轉移到安全區(qū)域。
當日下午,韶關市武江區(qū)乳韶社區(qū)毛巾廠宿舍南區(qū)第18棟樓后山出現暴雨引發(fā)山體滑坡、塌方、道路損毀等險情。接到通知后,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的技術骨干龐志仁立刻駕車前往事發(fā)地點。然而,途中遭遇路面積水,車輛無法通行,他果斷將車停在路邊,冒雨步行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調查,及時協助地方政府轉移群眾5戶17人。
在清遠連州,4日14時許,瑤安瑤族鄉(xiāng)塘沖有2名群眾被河水圍困,無法自行返回。接到報警后,連州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動1輛消防車前往現場。
“別怕,我們來救你們。”面對湍急的水流,救援人員一邊安撫被困人員的情緒,一邊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利用上流樹木作為固定點,采取繩索保護。由4名消防員涉水橫渡抵達對岸,為被困群眾穿戴好救生衣后,再次涉水橫渡將其逐一轉移至安全地點。經過約30分鐘的緊張救援,兩名群眾成功脫險。
同樣受強降水影響,廣州、深圳等省內多個城市發(fā)生內澇。其中,廣州市三防總指揮部一度啟動防暴雨內澇二級應急響應;深圳進入暴雨防御狀態(tài),全市常設582個應急避難場所;東莞市各鎮(zhèn)街(園區(qū))派出由水務、城管、交警或水務、交通(公路)、交警等三個部門組成的“三人小組”,到內澇積水點開展防御工作。
氣象部門消息,8日起我省雨勢逐漸減弱,全省各地仍需注意防御由強降水導致的山洪和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和城鄉(xiāng)積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