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辦〔2002〕24號
轉發(fā)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財政部
關于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現將《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財政部關于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意見的通知》(國辦發(fā)〔2001〕93號,以下簡稱《意見》)轉發(fā)給你們,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見,請一并貫徹執(zhí)行。
一、從2002年起,在省司法廳、建設廳、勞動保障廳、殘聯、林業(yè)局、文化廳等6個省級原已確定實行部門綜合預算試點單位基礎上,按照本通知要求,增加省法院、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省環(huán)保局、省計劃生育委員會5個執(zhí)收執(zhí)罰部門,一并實行部門綜合預算試點,其預算外收入實行收支脫鉤管理,按規(guī)定收取的預算外收入,全額上繳省財政,支出由省財政按部門按履行職能需要核定,確保經費供給。綜合預算的具體編制辦法由省財政廳另行發(fā)文。
二、各級政府要繼續(xù)加大“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力度。地級以上市和順德市今年要對法院、公安、工商、環(huán)保、計劃生育5個部門實行部門綜合預算,并視情況適當增加試點部門;各縣(市、區(qū))都要選擇少數具備條件的單位實行部門綜合預算試點,積累經驗。從2003年起,省直部門、地級以上市和順德市要全面實行部門綜合預算改革,各縣(市、區(qū))也要積極實行部門綜合預算改革。改革中出現的情況與問題,請及時向省財政廳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〇二年四月四日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財政部
關于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意見的通知
國辦發(fā)〔2001〕93號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財政部《關于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的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fā)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zhí)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十日
關于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的意見
(財政部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推行和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招投標等制度。”“強化預算管理和審計監(jiān)督,經費按預算支出,不得隨意追加。加強財政專戶管理,逐步實行預算內外資金統管的財政綜合預算。清理和取消‘小金庫’,嚴禁設立賬外賬?!薄皥?zhí)收執(zhí)罰部門都要嚴格執(zhí)行收支兩條線制度?!睆闹贫壬?、源頭上治理腐敗,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為了認真貫徹這一精神,從根本上解決預算外資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部在反復研究并征求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對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提出以下意見。
一、目前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有關情況
近年來,各地區(qū)、各部門按照國務院和中紀委的有關規(guī)定,不斷推進和加強政府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的管理工作,財政部先后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以及銀行賬戶管理等方面的規(guī)定。罰沒收入和相當一部分收費收入已納入預算管理,對絕大部分預算外資金實行了財政專戶管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上繳的收費和罰沒收入與執(zhí)收單位的支出安排仍存在掛鉤現象;部門預算未將執(zhí)收單位預算內外資金統籌安排;中央本級大部分收費仍由單位自收自繳,沒有實行收繳分離;執(zhí)收單位預算外資金使用仍不夠規(guī)范、合理等,從而導致部門之間行政開支、職工收入水平差距較大,收費和罰沒收入中亂收、亂罰、截留、挪用現象比較突出,群眾意見較大,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二、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的意見
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將各部門的預算外收入全部納入財政專戶管理,有條件的納入預算管理,任何部門不得“坐收”、“坐支”。二是部門預算要全面反映部門及所屬單位預算內外資金收支狀況,提高各部門支出的透明度。同時,財政部門要合理核定支出標準,并按標準足額供給經費。三是要根據新的情況,修訂、完善有關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使“收支兩條線”管理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
(一)對中央部門區(qū)分不同情況,分別采取將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或實行收支脫鉤管理等辦法
1.抓好基礎工作,繼續(xù)清理整頓現行收費。在進一步清理整頓的基礎上,陸續(xù)公布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將部分不體現政府行為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并依法征稅。同時,加強對收費的財政審批管理和監(jiān)督檢查,規(guī)范收費行為。
2.將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海關總署、工商總局、環(huán)??偩?個行政執(zhí)法部門按規(guī)定收取的預算外收入(不含所屬院校的收費,下同。見附件1)全部納入預算,全額上繳中央國庫;其支出由財政部按該部門履行職能的需要核定,確保經費供給。
3.對國家質檢總局、外經貿部、證監(jiān)會、保監(jiān)會等28個中央部門的預算外資金(見附件2),實行收支脫鉤管理。其預算外收入繳入財政專戶,財政部按核定的綜合定額標準,統籌安排年度財政支出,編制綜合財政預算。
4.改變國稅系統、海關系統按收入比例提取經費的辦法,實行“預算制”。從2002年起,按照部門預算的統一要求核定經費支出。
5.為了保證試點單位的支出需要,對上述實行預算外收入納入預算管理和收支脫鉤試點的部門,按適當的比例核定部門機動經費,由部門按規(guī)定使用。
6.其他有預算外收入的部門,暫維持現行管理方式,但要進一步強化預算外收支管理,今后將根據改革的進展情況研究制訂規(guī)范的管理辦法。
(二)從2002年開始,在編制部門預算時,中央級行政事業(yè)單位要編制基本支出預算、項目預算以及政府采購預算
1.對中央級行政單位和依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一級事業(yè)單位所開支的行政性經費,以及具備試行定員定額管理條件的事業(yè)單位開支的事業(yè)費,要按定員定額管理方法編制基本支出預算。
2.所有編制基本支出預算的單位,要同時編制項目預算。項目支出預算要在對申報項目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論證和嚴格審核的基礎上,按照輕重緩急進行項目排序,并結合當年財力狀況,優(yōu)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項目。對財政預算安排的項目,其實施過程及完成結果要進行績效考評,追蹤問效。
3.所有編制項目預算的單位,都要正式編制政府采購預算,財政部在批復其部門預算時一并批復。
?。ㄈ└母镱A算外資金收繳制度,實行收繳分離
從2002年開始,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對中央單位現行的預算外資金收繳制度進行改革,實行收繳分離。
1.取消現行各執(zhí)收單位開設的各類預算外資金賬戶,改由財政部門按執(zhí)收單位分別開設預算外資金財政匯繳專戶,從根本上避免資金的截留、擠占、挪用和坐收坐支。該賬戶只能用于預算外收入收繳,不得用于執(zhí)收單位的支出。應繳納有關收費的單位或個人,根據執(zhí)收單位發(fā)出的繳款通知,直接將收入繳入指定的預算外資金財政匯繳專戶。暫時難以直接繳入財政匯繳專戶的少量零星收入和當場執(zhí)收的收入(如工本費等),可先由繳款單位和個人直接繳給執(zhí)收單位,再由執(zhí)收單位及時將收入繳入預算外資金財政匯繳專戶。同時,取消原對一些單位實行的預算外收入按一定比例留用、不上繳財政專戶的管理辦法。
2.對預算外資金匯繳專戶實行零余額管理。預算外資金財政匯繳專戶的收繳清算業(yè)務,由財政部門按規(guī)定程序委托代理銀行辦理。每日由代理銀行通過資金匯劃清算系統將繳入預算外資金財政匯繳專戶的資金,全部劃轉到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實行零余額管理。同時,代理銀行根據財政部門的規(guī)定,按照與財政部門簽訂的委托代理協議的要求,對收繳的收入按部門進行分賬核算,并及時向執(zhí)收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反饋有關信息。預算外資金收入收繳制度改革是實施財政收入收繳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今后,還將對納入預算管理的其他非稅收收入和稅收收入收繳制度實施改革。
?。ㄋ模┐龠M地方加大“收支兩條線”改革力度
從總體上看,地方都在大力推進“收支兩條線”的改革工作,但地區(qū)之間不平衡。為了進一步促進地方加強“收支兩條線”管理,從2002年起,地方公安、法院、工商、環(huán)保、計劃生育等執(zhí)收執(zhí)罰部門的預算外收費收入要全部上繳地方國庫,納入預算管理。地方其他行政事業(yè)單位收費一律繳入財政專戶管理。在收繳制度上,繼續(xù)推行和完善收費、罰沒收入實行“單位開票、銀行代理、財政統管”的征管體制。同時,地方要加快部門預算的改革步伐。2002年省級財政都要對公安、法院、工商、環(huán)保、計劃生育等部門實行部門預算,并盡可能擴大省級實行部門預算的范圍;地(市)級財政也要對上述部門實行部門預算,并為擴大部門預算改革范圍做好準備;有條件的地區(qū)還可以在縣級財政進行部門預算改革試點。2003年省級財政對全部行政單位都要實行部門預算,省以下單位實行部門預算的范圍要進一步擴大。
三、推進上述改革需要注意解決的幾個問題
對實行規(guī)范的“收支兩條線”管理可能遇到的有關問題,采取以下措施妥善解決:
?。ㄒ唬╆P于各單位津貼補助水平問題。目前,各部門為了解決本單位福利待遇問題,在國家統一規(guī)定的工資之外,還發(fā)放了數額不等的津貼。這些津貼補助所需資金有的來自預算外收入,有的來自機關服務中心或從下屬單位集中的資金。改革后,由于這部分津貼失去部分資金來源,可能要影響到部分單位的津貼補助水平。對此,應通過建立規(guī)范的津貼制度解決??紤]到2002年部門預算已經開始編制,為在2002年部門預算中體現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的要求,先采取以下過渡辦法:請各部門如實報送上年發(fā)放津貼補助的數額及資金來源,在核定的基礎上,對其中用預算外資金安排的部分,由財政在部門預算中予以安排;用其他資金來源安排的部分可暫維持原渠道。采取上述辦法后,各部門不得再從預算外資金中另行安排相應的支出。
(二)關于差旅費等公用經費問題。過去財政核定的差旅費等公用經費標準偏低,是造成各部門行政經費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相當一些部門用預算外資金或向下轉移等辦法彌補差旅費、會議費、接待費等公用經費的不足。對此,財政部已經在2001年進行定員定額試點時,較大幅度提高了行政單位的支出定額。在編制2002年部門預算時,財政部將進一步提高支出定額,逐步使行政經費預算能夠基本符合行政單位行使職能的實際支出需要,杜絕部門亂拉、挪用其他資金彌補行政支出的問題。在提高行政單位支出定額的同時,財政部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修改差旅費等公用經費開支標準。
?。ㄈ╆P于公費醫(yī)療經費超支問題。目前一些部門公費醫(yī)療經費超支嚴重,許多部門使用預算外收入彌補公費醫(yī)療經費不足。由于2002年中央、國家機關和事業(yè)單位將按屬地化的原則參加北京市的公費醫(yī)療制度改革,單位繳付的基本醫(yī)療保險費和公務員的醫(yī)療補助經費由財政列入當年財政預算予以保證,并實行??顚S谩为毥ㄙ~、單獨管理,因此不會再出現公費醫(yī)療經費超支的情況。對于以前年度積累下來的公費醫(yī)療超支經費,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盡快研究解決辦法。
?。ㄋ模╆P于事業(yè)單位改革問題。中央事業(yè)單位的預算外資金規(guī)模較大,加強這部分預算外資金的管理,需要與事業(yè)單位改革結合起來。我們將根據事業(yè)單位改革的進展情況,提出事業(yè)單位預算外資金管理改革的措施。
?。ㄎ澹╆P于一些單位支出水平過高的問題。目前有些單位因情況特殊和歷史原因,人員經費、日常公用經費水平很高,又缺乏相應的開支標準,實行收支脫鉤管理后,支出核定亟須制定相應的標準。為保證2002年部門預算及時編制,對有關單位暫維持其現有開支水平。同時,由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訂這些單位的經費開支標準,待國務院批準后,從2003年起改按新的開支標準核定支出。
?。╆P于超編人員的經費處理問題。目前,一些部門,尤其是地方部門的超編人員經費主要通過預算外資金解決,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后,各項收費全部納入預算上繳國庫,支出由財政根據職能需要重新核定,超編人員經費將失去來源。在國務院有關部門研究提出妥善解決人員超編問題的辦法之前,可采取過渡辦法,即在一定時間內財政只安排超編人員的個人經費,不再安排公用經費。
?。ㄆ撸╆P于可能出現上繳收入下降問題。實行收支脫鉤以后,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一些部門和相關人員可能出現應收不收、應罰不罰,弱化執(zhí)法力度問題,也會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支出壓力。對此,有關部門要切實貫徹《違反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規(guī)定行政處分暫行規(guī)定》(國務院令第281號),加強監(jiān)督檢查,對不履行職責,應收不收,應罰不罰的有關責任人員,要予以嚴肅查處,并選擇典型案例予以曝光,確保預算外資金的依法收繳和清算。
(八)關于嚴肅財經紀律問題。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后,各部門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務院有關規(guī)定,將罰沒收入、行政性收費和預算外收入,及時足額地繳入國庫或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嚴禁轉移、截留資金,嚴禁私設過渡性收入賬戶滯留不繳,嚴禁挪用、坐支,嚴禁私分或擅自用于職工福利,嚴禁將執(zhí)收執(zhí)罰權力擅自下放給所屬事業(yè)單位。違反上述規(guī)定的,監(jiān)察部門要嚴肅追究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給予必要的政紀處分。觸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財政部門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從講政治、顧大局、反腐敗的高度認識這項改革的重大意義,增強改革意識、服務意識和保障意識。該保證的經費要足額安排,該撥付的資金要及時撥付,確保預算單位行使職能不受影響。要充分考慮改革單位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合理核定收支規(guī)模與支出標準。200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安排都要留有余地,確保如出現收入下降時能保證必需的支出。
附件:
1.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部門及預算外收入項目表
2.預算外資金實行收支脫鉤管理部門及預算外收入項目表
附件1
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部門及預算外收入項目表
注:各部門預算外收入均未包括其高校、中專的院校收費。
附件2
預算外資金實行收支脫鉤管理部門及預算外收入項目
注:各部門預算外收入均未包括其高校、中專的院校收費。